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2021年第三届“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研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04 19:3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服装设计:清华大学肖文陵教授从时尚产品的生产和时尚文化的传播两个部分展开讲述了当前21世纪时尚产业所蕴含的生机;“我们今天强调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我们去

服装设计:清华大学肖文陵教授从时尚产品的生产和时尚文化的传播两个部分展开讲述了当前21世纪时尚产业所蕴含的生机;“我们今天强调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去传承传统文化这个问题的。”深圳大学吴洪教授指出了全球语境下传统文化(工艺)传承问题;盖娅传说创始人熊英从设计角度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服装的显著重要性;北京服装学院王永进教授分享了基于人体和服装系统下的冬季服装装备设计方法;东北虎高级定制公司婚纱设计总监张伊宇介绍了中国式婚纱服的基本类型和发展历史。

服装品牌:“美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长远的策略和具体的执行。”中法时尚美学协会中方主席陈薇伊分享了创意品牌推广的成功经验;WE视觉创始人路凡指出,中国品牌应该提升中国式审美,将中国风元素设计输出全世界。杨子品牌创始人杨子从设计师品牌的独立性认知与文化基点出发,指出“对于品牌而言,我们应该让设计更有思想。”江西服装学院张宁博士指出了当前中国潮牌文化设计存在的不足,并分享了中国潮牌文化设计的研究成果。

本届论坛以“华夏衣裳--道器之间”为主题,分别由清华大学贾玺增博士、清华大学李当岐教授、东华大学陈建辉教授做学术主持。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行业实践经验。

江西服装学院校长薛家宝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倪阳生、东华大学出版社总编周德红、东华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马文娟分别为论坛致辞。薛家宝校长指出,“华夏衣裳”论坛的举行具有重要意义,它提升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了中国服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最后,论坛由清华大学贾玺增博士做了现场总结,对与会嘉宾观点进行了梳理。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协会副会长纪晓峰做了线上总结发言,总结了论坛举办的成果,对未来论坛发展提出了希望。

服装教育:“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现在,更有底气和智慧去创造未来。”清华大学李当岐教授指出了学习服装史最为重要的缘由;中国美术学院陶音教授指出,东方设计之于全球的价值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囊括了对于设计风格多元发展的贡献性、对世界品牌的吸引力、对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影响力、对品牌全球拓展的重要性等;“我们要培养兼具全球化视野和‘中国创造'使命感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中华女子学院王露教授提出了中国服饰教育的基本要求;江西服装学院陈娟芬教授指出,新工科背景下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应该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经济需求。

不同学术理念的汇聚和碰撞往往是推进学术进步的最好契机,业界与学界观念的交流和沟通也必然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最强动力。一方面,此次论坛的举办为高等学校、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的学者、专家在服装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华夏衣裳”系列论坛的举办彰显了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中国服装文化的历史责任,突出了中国服装教育的最新成果,汇集了服装行业“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最新成果,展现了中国服装行业的新兴活力!

服装历史:东华大学包铭新教授、李甍教授就中国服装史的研究方法这一主题提出了服装史研究要从图像、文献、实物三方面着手;清华大学贾玺增博士分享了汉代纹样艺术与设计的实践应用方法;上海戏剧学院李芽教授指出,汉代作为中国妆容的成型时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西安工程大学刘冰冰副教授介绍了汉阳陵周应墓塑衣衫彩绘佣服饰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次论坛在B站直播并通过抖音短视频回放精彩片段,全网观看共计11万次,师生线上交流热烈,是全国高等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代表关于服装史论课程学术研究、教学方法、产教融合、创新设计的一次交流、展示和宣传的盛会,对深化服装史论研究,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021年10月29日,第三届“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研究学术论坛在江西服装学院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江西服装学院主办,江西服装学院中华服装文化研究院、东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期刊中心承办,以线下+线上B站直播形式开展。此次论坛正值江西服装学院30周年校庆之际,来自清华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华女子学院、深圳大学、江西服装学院、中法时尚美学协会、盖娅传说、东北虎婚纱设计、歌力思集团、WE视觉、杨子品牌等多家高校和企业的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江西服装学院,围绕服装历史、服装教育、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等四个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网址: http://www.fzfzjy.cn/zonghexinwen/2022/0804/374.html



上一篇:河南科技学院田科壮喜获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
下一篇: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决赛在常州举行

纺织服装教育投稿 | 纺织服装教育编辑部| 纺织服装教育版面费 | 纺织服装教育论文发表 | 纺织服装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纺织服装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